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的发展历史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作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中国一重不仅肩负着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与制造的重任,更在推动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中国一重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第一重型机器厂,总部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一重始终以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为核心,致力于为钢铁、有色、电力、能源、石化、国防等领域提供重大技术装备。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一重已成为全世界领先的核岛设备供应商、世界最大的炼油用加氢反应器制造商,并在冶金装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在核电领域,中国一重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成为中国核岛装备的领导者。公司不仅全面掌握了二代、二代加、三代、四代核电技术的装备制造能力,还成功研制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玲龙一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特别是2023年7月,由中国一重承制的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竣工验收并启航发运,标志着中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跻身世界前列。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一重的技术实力,也为中国核电事业的自主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石化装备领域,中国一重同样表现卓越。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加氢反应器供应商,其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炼油、化工等行业。2023年11月,中国一重成功制造并发运了浙江石化3037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再次刷新了世界锻焊加氢反应器的制造纪录。
2024年4月,公司承制的12台世界最大3000吨级锻焊加氢反应器全部完工,标志着中国重型石化装备制造能力迈上了新台阶。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一重在重型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制造领域的领头羊,也为中国石化行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冶金装备是中国一重的另一大核心业务。作为全世界少数具备全流程冶金装备制造能力的企业,中国一重为中国几乎所有知名冶金公司可以提供了核心设备。公司生产的1250毫米以上轧机占据国内80%的市场占有率,高端冶金装备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从冶炼设备到轧制设备,中国一重的产品涵盖了连铸机、转炉、电炉、冷热带钢轧机组、型钢轧机机组等,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制造服务、融资租赁、运维运营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逐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在工程装备领域,中国一重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和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以及世界最大的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这些设备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中国一重还为矿山、能源、交通等行业提供了大型矿用电铲、盾构机、弯板机、辊磨机等工程装备,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树立了典范。
中国一重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驱动战略。自2018年以来,公司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2.9%,攻克了重型H型钢万能精轧机组设计技术等9项“卡脖子”技术,完成了16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和24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一重拥有在岗员工9214人,其中技术和技能岗位占比77.3%,高级工以上人员占比35.3%。公司还设立了152个创新工作室,凝聚了3000余名创新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中国一重积极做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印尼镍铁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务,并收购了中品圣德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间接享有印尼德龙23%的权益。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中国一重秉承“装备中国,创造第一”的愿景,以“以一为重”的经营理念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公司标志以字母“C”和数字“1”为主体,既体现了企业的国家属性,又象征着其在行业中的领头羊。绿色和蓝色的搭配则寓意着生态环保与科学技术创新,展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尽管在经营过程中曾面临挑战,如2016年和2017年的连续亏损,但中国一重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人才强企战略,迅速扭转了局面。
2021年,公司实现盈利收入231.28亿元,同比增长16.21%;2022年,营收进一步增长至238.86亿元。尽管2023年受市场环境影响,营收会降低,但中国一重依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作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中国一重不仅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装备,还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了中国工业技术的进步。
未来,中国一重将继续以思想为指导,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世界一流公司集团”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刘明忠,1959年1月生于甘肃榆中,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专业,是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中国人民第2672工厂,从技术员逐步晋升至副厂长,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
2005年,他出任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带领企业从困境中崛起,营业收入从150亿元增至1803亿元,利润从8.5亿元增至39.65亿元,并于2011年跻身世界500强。他提出的“225”管理创新体系明显提升了企业效率,荣获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等多项荣誉。
2016年,刘明忠调任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推动企业在核电、石化、冶金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完成了“华龙一号”核反应堆能承受压力的容器、3000吨级锻焊加氢反应器等重大装备研制,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23年4月,他因年龄原因卸任。
刘明忠还热情参加国家政治事务,作为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为国家经济政策建言献策。
他兼任中巴企业家委员会中方主席等职,推动中国制造业国际化。他的卓越成就和贡献,使他成为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的典范。
我们一重人会永远记得刘明忠董事长给一重带来的好。愿他身体安康天天快乐。[赞][送心][送心][送心]